2015年6月24日 星期三

臺鐵郵輪式列車


http://163.29.3.98/twrail_bicycle/cruise/index.aspx

2015年6月23日 星期二

蔣勳:過得像個人,才能看到美

From : http://m.cheers.com.tw/article/article.action?id=5023068

蔣勳曾說自己是用佈道的心情傳播對美的感動,現在他已經可說是美的宗教家。近幾年來,蔣勳走遍竹科與各地演講,到場的聽眾們彷彿都期待受到「開釋」,除了在席間對於充滿抑揚頓挫的感性分析頻頻點頭,發問的許多也都是已超乎美學的人生之問。

事實上,這幾年來,蔣勳談的美,也有很大的變化。他過去比較偏向幫助大家賞析藝術之美,但他在與聽眾愈來愈多的互動中發現,許多上班族的餘暇時間已極度有限了,刻意附庸風雅地去欣賞音樂會、畫展已經沒有必要,重拾與周遭人的感情,重新找回「像個人樣」的生活方式,才能對美真正有所體會。本期美學學院專訪蔣勳,分享上班族也可以找回的生活之美。

幾年來,幾乎所有的竹科企業我都去過了,和企業的人有所接觸後,我才知道我過去有「知識偏執」的狀況,但我並沒有真正認識30歲上下的職場工作人員。
竹科有一家上市公司的員工平均年齡是31.8歲,他們都是最優秀大學畢業的菁英。
在開始工作的前10年,是人生很重要的階段,但他們卻通常是11點以後才下班。要戀愛,可能沒有時間戀愛;要買房子,就用世俗的固定模式買房子,找一個大家認為有名的設計師;要結婚,但用很草率的方式結婚。我知道很多工程師經由輔導去娶烏克蘭新娘,他們可能連戀愛的時間、耐心都沒有。
真正的美,作假不得
我原來希望的藝術是能恢復人的品味和人的感覺,但他們接觸了這些東西卻沒有感覺,像有些企業會固定舉辦一些音樂會,但他們卻沒有辦法進入那個世界。所以我現在希望向大家說的是「人的原點」,當我們失去了人的原點,談所有的美都是假的。
我有一個朋友,住在信義路上億元的豪宅,找了日本最有名的設計師來裝潢,但有一次我去他家,發現他住了2年,可是廚房裡所有進口廚具的膠膜都沒撕掉。
他的房子只是一個showroom。可是家不是showroom,家是讓你可以放鬆自在、活得像人的地方,家是因為住在裡面的人有自己的渴望、自己的感覺,才會有自己的風格。
如果主人對這個家沒有意見、對自己的生活沒有看法,只想告訴別人買的是義大利最貴的床,那只是作假給別人看。
你可以在家裡放很多明式家具,很美;你喜歡家裡很空,也很美,但這裡面的難度是你到底要什麼,如果你不知道,你找再有名的建築師設計都是假的,你怎麼樣回來做自己,才是最難的功課。
我自己是住在淡水河邊,當時會在那裡買房子,是因為覺得淡水河口好漂亮,但是我房子的建商卻不知道善用那裡的美景,窗戶建得很小,我在房間裡就覺得好難過。
所以我找了一個學建築的學生,他幫我開了12個窗,而且全部是往外推的推窗,比拉窗更有靠近河邊的感覺,還架出一個小陽台,所以我可以坐在小欄杆上看河,和淡水河只有2公尺的距離。
我也不喜歡隔間,所以設計師幫我用高度界定出3個不同的區域。我家最高的地方是客廳,朋友來的時候坐在最高的地方喝茶;次高的地方是書房,我在那邊看書;再次高的地方是我的餐廳。我覺得這是我的房子、我的家,我是主人,我知道我要什麼。
在穿著上,我喜歡純棉、純麻,因為我覺得它們很溫暖,材料本身有觸覺上的記憶,在排汗、吸汗的過程也非常舒服。加上我喜歡爬山、喜歡躺在草地上、喜歡在海灘捲起褲腳踩水,我喜歡這樣的生活,所以我就有我服裝的特徵,名牌就不適合我,因為我喜歡自在。
找回人與人之間的感覺
我現在不問工程師有沒有去聽音樂、看展覽,反而是問他們:「你們在這裡工作5年了,有沒有人可以告訴我公司門口那一排是什麼樹?」但很少人能夠回答的出來。
事實上,他們公司門口那排小葉欖仁的葉子漂亮得不得了,綠色會在陽光裡發亮。後來我再去,就有一個員工和我說,「謝謝你告訴我這件事,我現在下班時會先看看小葉欖仁再回家,所以比較不會和太太吵架了。」
他也問我現在5歲的女兒將來該學鋼琴、還是小提琴,但我建議11點下班的他多抱抱女兒,比較重要。
因為所有的藝術講的都是人的故事,一個孩子如果不記得父親的體溫,她將來看畫、聽音樂都沒有感動。如果沒有人的記憶,所有藝術對她而言都只是賣弄而已。
我們從年輕開始,就因為工作忙碌,忽略了人與人的感覺,但工作忙碌之餘,你還是一個人,你必須每分每秒提醒自己回來做人的部份。
你看到了美,才會覺得這個世界是值得活下去的。如果你看到的只是品牌、只是假的美,你不見得快樂,那反而可能會是你憂鬱症的原因。
找回美的感覺其實很簡單,去觸摸一片葉子,去聞一下在很熱很熱的夏天、下完午後暴雨的氣味,那是都我們有記憶的感覺,那都會引發我們的感觸和感動。
現在美常常成為新的知識、新的壓力,博士可能毫無美感,但一個不識字的美濃農夫卻可以很美,他看得到月光的美、看得到稻浪翻飛的美。美是最大的財富,它不會因為你的學歷而不同,而是因為你人的部份完不完整而不同。
週休二日,回來做自己
現在台灣過週休二日,好像非要全家去吃一個餐廳、到哪裡去看薰衣草、喝咖啡,全部整套,然後全部的人塞車塞到一肚子氣。我們對休閒的定義是滿僵化的,好像一定要別人服務我們才算是休閒。
我自己假日的時候喜歡自己一個人做4菜1湯,因為我覺得做菜好快樂。我也很喜歡在週休二日洗我自己最喜歡的純棉的、純麻的襯衫,絕不丟給洗衣機,因為我覺得觸感好極了。看到它們晾在陽光裡、在風裡飄,白的好漂亮,我的週休二日就很快樂,因為我回來做自己。
在7、8月,民生東路六段有全台北最漂亮的大花紫薇,即使有車可開,那時候我也絕對要走路,這些是讓我最快樂的事,這才是人。如果我們吃得不像人,穿得不像人,生活都失去了人的意義,那談藝術太遙遠。
我談我的生活,並不希望別人學我。每個人是不一樣的,不要隨便相信價格、人云亦云,生活中的美學,應該是不按照別人安排的。每個人應該用自己的生命,去創造自己的生活美學出來。

蔣勳,60歲。學歷:文化大學史學系、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、法國巴黎大學藝術研究所。經歷:曾任《雄獅美術》月刊主編,並先後執教於文化大學、輔仁大學與東海大學美術系,著有小說、散文、藝術史、美學論述作品數十種。現任:新竹IC之音電台《美的沈思》節目主持人





社論-反民粹反台獨 洪秀柱翻轉台灣




在洪秀柱民調聲望一路攀高之際,國民黨內若干「卡洪」的小動作並未止歇,綠營也開始給洪秀柱穿小鞋。卡洪人土最振振有詞的主張是,洪秀柱缺乏人脈金脈,在藍營艱困的南台灣根本爭取不了多少票,與目前兵強馬壯、聲勢蓋天的蔡英文相抗衡,幾乎沒有任何贏面的機會!
對於給洪秀柱穿小鞋的人士,我們的建議是:回顧一下柯文哲是怎麼當選台北市長的!去年年初,當柯文哲因氣憤愛滋器官移植案被移送懲戒,宣布參選台北市長之際,朝野陣營有幾個人曾認真看待?記得那時節蘇貞昌問他要如何打贏選戰?他回答「不知道」,當時蘇貞昌就直接問他「你是來亂的嗎?」,這句表述生動的反映了當時的主流政客們,是如何看待柯文哲的參選,結果當然讓藍綠政黨都跌破眼鏡,柯文哲以政治素人的身分,一路跨越藍綠,整個翻轉了首都的政治版塊。
直到現在,不少論者還在探究柯文哲異軍突起的緣由,許多調查的數據清楚顯示,當下選民普遍厭棄既有政黨文化與政客風格,而柯文哲的直言不諱、善惡分明的形象,讓多數選民有了更多的選擇空間。換言之,柯文哲的成功,不僅僅在於他的超越藍綠,也在於他行事風格的「非典型」!
再看看洪秀柱的參選,月前她正式領表,宣布投入國民黨總統提名初選登記之際,有多少人曾認真看待?那時節,黨內的A咖們躲的躲、閃的閃,只剩一張在幕後放話的嘴,及等待徵召的痴心妄想,惟有洪秀柱照著初選規則一路衝破連署門檻,她的當仁不讓與執著,對照那些A咖們的怯戰與虛偽,反而讓她聲勢一路看漲!
等到洪秀柱的氣勢真起來了,那些A咖們反倒嚷嚷著會「義不容辭」的接受徵召,又說什麼「講不選的人最後難道一定不選嗎?很難講啦!」,還放話要大家「自己去想啊!」不諱言的說,就是這種高來高去的政治語言,讓人對國民黨不舒服!選就選,不選就不選,有那麼複雜嗎?明明有民主初選的遊戲規則擺在那,卻還在妄想搞封建式的徵召,甚至不惜破壞遊戲規則,企圖卡住照規矩玩上來的人選,如果最後真的讓這一切都發生,那麼顯示這個政黨已經註定沒救了!
要知道,正就是當下的國民黨,還瀰漫著這種虛偽矯飾的文化,讓洪秀柱成了鮮明的對照組。一個不依存任何金脈人脈,單單藉著清晰的理念訴求,在藍營的政治人物中,幾乎是快絕種的了!一個對國民黨的施政理念認真對待,理直氣壯的加以辯護的人,竟被黨內部分人士評為是在吃「迷幻藥」!這個黨墮落的難道還不嚴重嗎?就是這種心態的蔓延,讓國民黨的氣勢崩潰到這個地步!
坦白說,今天藍營內部還有幾個政治人物,敢於像洪秀柱這樣公開直指當下台灣,正陷入「民粹橫行,民生凋敝」的困境!還敢於直言批判台獨分離主義的走向,將為台灣帶來「安全上的威脅、發展上的鎖國、經濟上的停滯與社會上的仇恨」,甚至進一步大聲批判民進黨的「反核」,根本就是不負責任的民粹操作,明明是個選擇題的問題,卻被簡化成了是非題!
洪秀柱對國民黨的批判,其實正是點到了問題的核心,她直指「當台獨的聲音假民主之名而氾濫時,本黨對抗的論述與政策是不是總顯得虛弱無力呢?一頂『賣台』的帽子,彷彿輕易地就把本黨壓垮了,讓我們只要一提到相關問題就瞻前顧後。」就這麼簡單的幾句話,把國民黨執政這幾年的核心困局,全點出來了。
她直指國民黨的「膽怯」,是「因為怕被扣帽子,也因為對自己沒信心,讓我們不敢堅持、不斷退卻,退到了讓人民開始懷疑我們領導國家的能力與意志,也讓人民懷疑我們的路線是不是模糊了!」看看這樣理直氣壯的語言,在國民黨內從馬英九、朱立倫、王金平等以降,早就從他們的論述中消失了!而他們所表現的風格,不就是洪秀柱所直言批判的嗎?
事實上,目前民進黨恐怕比國民黨還認真看待洪秀柱的崛起,因為洪秀柱的「非典型」,讓人想到了柯文哲的故事。而A咖與B咖之間的翻轉,本來就是可能的藝術,不是嗎?
(系列三之二)(中國時報)

2015年6月21日 星期日

2015年6月20日 星期六

馬卡龍掃地機器人維修 (松騰實業)

松騰實業

地址:236新北市土城區自強街15巷2號2樓 
電話:02 2269 7388

官方網站 : http://www.matsutek.com.tw/



<書> 沒有唯一,哪來第一

http://www.businessweekly.com.tw/event/2015/Giant/


這本書闡述捷安特董事長劉金標的經營理念和人生哲學。
不管個人或是企業,追求唯一比搶第一重要
興趣是一回事,事業又是另一回事
能力再高,都要靠團隊才能成事
成就感是人生追求的最高樂趣
功夫下得深,可以看到未來命運
贏是異常,輸是常態
未來決定現在
徹底做好有意義的事,可以改變世界
我的夢:讓台灣成為自行車樂園(自行車新文化)

捷安特董事長劉金標回顧自己的人生,到了五十歲才真正的認識自己。
以前是汲汲營營唯利是圖的商人,
現在則著眼於如何讓企業永續經營的企業家。

企業經營講究的是長久的獲利,
短期因運氣而非實力獲得的利益可能讓人迷失自我,
即使因實力獲得肯定也不可得意,高興十分鐘就好。

標哥是十足的自行車的傳教士,
專注於推廣自行車文化,開車太快,走路太慢,
騎自行車才能留住人生的美好的風景,
即使虧錢但是是有意義的事情也堅持下去,
現在也許看不到短期成效,經過長時間發酵後方可看到成果。

興趣能當飯吃嗎?
標哥的想法:
興趣與事業能兼顧當然最好。
興趣有無市場性,若只是自己喜歡、自我感覺良好,經常無法成為工作或事業。
生涯過程中,做出了不起的事或是受到大家的肯定,有成就感就會產生興趣

興趣和事業是不同層級。
事業股東和客戶存在利益關係,讓你有飯吃是很嚴肅的事情。
興趣則是不管有沒有飯吃,都可以維持,只要老子高興就好的事。

任何一件事都是要靠團隊完成,一個人能力再高,都要靠團隊才能成事。
真正做大事的人,不會把利益擺第一位,他一定是為成就感而工作,不是為賺錢而工作
向前跨出去一步,才能看到前面的風景;

生涯的過程也是一樣,一定要先跨出去不要怕,做了以後自然就會看到下一個機會



陳文茜訪問劉金標談新書:沒有唯一,哪來第一





2015年6月8日 星期一

書雖然不能直接幫你解決問題,卻能給你一個更好的角度

From : FB 

書雖然不能直接幫你解決問題,卻能給你一個更好的角度

Toyota Prius C ECO Drive -- Prius C 省油開車法



1.踩油門,不超過ECO

2.速度超過20km/h後,大腳踩油門到PWR前,直到你要的速度.

3.鬆開油門到CHG和ECO中間


4.如果需要減速,完全放開油門,
 (1) 系統自動幫你減速並充電
    (2) 由輕到重漸漸踩踩煞車



2015年6月6日 星期六

內湖亞瑟王社區平面坡道大車位,可停休旅車

1.內湖亞瑟王社區平面坡道大車位(252X476),休旅車也好停車
2.專人管理,愛車安全無慮
3.租金2650+管理費350元
4.週末方便看車位

如有興趣請聯絡:0973-018-607  廖先生









2015年6月1日 星期一

股神巴菲特:年輕人要成功,坐下來閲讀和思考吧

From : 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SisyWorldNews


文茜的異想世界談<神巴菲特:年輕人要成功,坐下來閲讀和思考吧>



高度推薦天下雜誌本期週刊:刊登一篇文章,標題:「股神巴菲特:年輕人要成功,坐下來閲讀和思考吧!」這是每年二月,巴菲特從八家商學院挑選各二十名學生,參觀波克夏公司,並且和他面對面座談。本文為今年二月的座談會。內容甴天下雜誌翻譯,我為大家摘錄重點包括:

1. 成功是得到你想要的,幸福是享受你得到的。對巴菲特而言,幸福比成功重要。

2. 你們都還年輕,一定可以改掉自己的壞習慣。你應該關心自己表現的好不好,而不是別人認為你表現如何。最重要的一點,你應當時時刻刻努力做個正人君子。這種人生,才能走的長。

3. 網路不會使你更聰明,當別人都在網路上搜尋、爭辯時,你應該坐下來閲讀和思考。我能夠成功,很大一部分是花很多時間思考。除了閱讀,我想不出有什麼更好的方法讓自己更聰明。

4. 關於所得不均:我們應該追求的是「機會的平等」,所得不平等一詞本身有瑕疵:因為我們沒有人相信大鍋飯的共產制度。而在農業時代,除非地主佃農的身分地位差異,智商150和80差異不大。但是到了工業資本主義年代,分工愈來愈差異、分工的高度專業化使所得差異變大——這在未來只會愈來愈嚴重。我贊成富人稅,因為他們繳的稅不到應稅收入的20%,在許多狀況下他們可以遊說到「免稅」。目前我已遊說127位企業家,包括臉書創辦人,死後捐贈一半所得給對慈善充滿熱情的人。







影片從12:51開始分享這篇文章



https://youtu.be/iH9YDylAeSk?t=12m51s




年輕人和股神巴菲特的一場對話 (廣播內容摘要)

Q:如何選才?
Ans:他具備你欣賞的某些特質,感覺和他在一起很舒服。

Q:你對成功的定義為何?
Ans:
成功是得到你想要的,幸福是享受你得到的。對巴菲特而言,幸福比成功重要
關心自己表現好不好而不是全世界其他的人對你的評價,對你的表現感覺如何。
最重要的一點是要時時刻刻當一位正人君子。

Twitter不會使你更聰明
我們花很多時間思考和閱讀
我想不出什麼方法可以讓自己更聰明
這是我和我的查理最常做的事情


我喜歡讀傳記
我常常問是什麼樣讓這些人成功,什麼樣的事讓某些人失敗

企業最終走下沒落的ABC
Arrogance   傲慢 
Bureaucracy 官僚
Complacency 自滿


關於所得不均
應該追求機會的平等
稅制太偏袒富豪,市場機制無法有效解決不平等的問題。
不過,它依舊是目前最好的制度。





年輕人要成功,坐下來閱讀和思考吧



股神巴菲特有個習慣,每年從國內外挑選出幾家商學院,各邀請二十名左右的商科學生,前往波克夏集團(Berkshire Hatha-way)位於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的總部,進行訪問。

一天的行程中,學生們會先到當地幾家巴菲特收購的企業參觀,再前往波克夏總部,
巴菲特會抽出兩小時仔細回答學生的提問,並且在他最喜歡的Piccolo Pete's餐廳,與眾人共進午餐或晚餐,最後合影留念。就像他每年給股東的公開信一樣,這項行程已經成為巴菲特的招牌活動——受邀的商科學生見到股神,全都變成粉絲。

今年二月底,來自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毅偉商學院的學生,與來自美國的其他七校同儕,一起跟巴菲特展開難得的問答對話。以下為重點摘要:


如何選才:找人才是個挑戰。我認識一個傢伙,他的操盤績效足以打敗標普五百指數。
但是,我絕對不會把我的女兒嫁給他!重點在於,你必須感覺跟對方在一起很舒服,就像朋友或家人一樣。也就是說,他們必然具備某些你欣賞的特質,會讓你想跟他們共事。你可以欣賞一個人的才智或作風,但如果要當朋友,你永遠都要評估,他是個怎樣的人。你會想跟第一流的人為伍。他們不會辜負你的期待,永遠全力以赴,好,還要更好。


對成功的定義:有句諺語說,「成功是得到你想要的,幸福則是享受你得到的」。現在對我而言,幸福比成功更重要。過去,我的人生目標一直是財務獨立:經營自己的事業,跟一群我所欣賞的人共事,由我掌控決策過程。二十五歲時,我就累積了足夠的財富,當時我已經有兩個小孩,財產相當於今天的兩百萬美元。從那以後,我賺到的每筆財富都是多出來的。

職業生涯的路上,你永遠都要想著自己的內在得分表(inner score-card)——你對自己的表現和成功做何感想?你應該關心自己表現得好不好,而不是全世界其他人認為你表現得怎樣。最重要的一點,你應當時時刻刻努力做個正人君子如何評估企業:投資之前,先鎖定這個產業的七到八家公司,除了向管理者提出盡職調查方面的問題,還要問每家公司,哪家競爭對手會讓他們願意在未來十年投資對方的股票?同樣的假設,他們會放空哪家對手的股票?這種評估往往能提供重要的產業見解,有時甚至連那些一輩子都在這一行的人,也未必看得出來。投資如此,交友亦然其實,交朋友也是這樣,我會建議大家同樣用這種方法,檢視自己的人際關係。在你的朋友當中,有誰讓你最想效法,又有誰讓你最不想跟他一樣?不妨這麼想:同儕當中,有哪些人會讓你想「入股」擁有他們人生的一○%,又有哪些人會讓你想「放空」?接著再想,是哪些特質吸引你想要仿效對方?然後,努力把這些特質內化成你自己的一部份。至於那些你最不想效法的友人,他們身上最不吸引你的特質,就要盡量避免。你們都還年輕,一定可以改掉
自己的壞習慣。

俗諺不是說過,「習慣這種枷鎖十分輕巧,令你毫無所感,等到你覺得太重的時候,已經難以打破。」閱讀和思考:在波克夏,平常我們沒有會議,也不開委員會。我們能夠成功,很大一部份是因為我們花很多的時間思考。除了坐下來閱讀,我想不出有什麼更好的方法讓自己更聰明事實上,這也是我和查理(波克夏副董事長芒格)最常做的事。


推特不會讓你更聰明
效率市場的學說(編按:認為價格完全反映了所有可以獲得的訊息,
因此股票的任何分析是無效的),對那些相信的人是不利的,
但卻有利於願意從閱讀中找出價值的人。
像我就因為其他人每天忙著講電話,不肯花時間閱讀和思考,反而搶到優勢——
當別人都在推特上閒聊時,我已經讀了幾份上市公司年報,長了知識。
我跟查理都喜歡讀傳記,我們常會問,「是什麼讓這些人成功,讓那些人失敗?」
例如,美國席爾斯百貨(Sears)就印證了,
企業逐步走向沒落的ABC——傲慢(Arrogance)、官僚(Bureaucracy),以及自滿(Complacency)。
當你建立一家成功的組織,你絕對要非常努力地對抗這三大惡習。
應該追求「機會平等」


對所得不均的看法:這個問題將會惡化,
但另方面,「所得不平等」一詞本身也有瑕疵,
因為它意味我們都應該追求所得平等
其實,應該追求的是機會的平等。
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,最底層的一○%或二○%的人將愈來愈跟不上,
因為社會已經高度專業化。
農業時代,智商一五○和智商八十這兩種人的所得差距,不會太大,反正大家都可以務農。
後來進入製造業,開始專業分工,但所得還沒差那麼多。現在,我們的市場結構愈來愈有利於擁有專門技能的人。

另一個造成所得不平等的重要原因,是我們的稅制太偏袒超級富豪,
收入最高的四百位富豪,繳納的稅竟不到應稅收入的二○%。
所以,市場機制無法有效解決不平等的問題。不過,它依舊是目前最好的制度。

投入慈善的動機
我認為,人類面臨的四大生存威脅,英文縮寫叫做CNBC:虛擬、核子、生物和化學。
我很想為化解這些威脅盡點力,卻找不到適合的管道。
早年,為了支持太太的基金會,我曾經設立一個基金,
當時她希望我們把多餘的現金全部捐出,但是我不想損失複利。
舉例來說,我在當年每多捐出一美元,就等於多放棄了一千美元的潛在未來捐獻,
所以我覺得應該繼續善用複利。
後來我覺得,我做慈善很沒有效率,乾脆外包給五個基金會,
包括蓋茲夫婦和我小孩的幾個機構,他們對拯救世界比我更有熱情。
如今,錢財對我來說,再也沒有用處,因為我已經很滿足。
但錢財對世上的其他人卻有著極大用處。
因此,我正在遊說更多富豪加入「贈與誓言」(Giving Pledge)計劃,
讓他們簽字承諾死後捐出一半以上的財產。
目前已有一二七個人加入,包括祖克柏(臉書創辦人)。
他的加入很重要,因為他是許多其他年輕富豪會效法的對象,可以激勵他們也捐錢行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