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6月1日 星期一

股神巴菲特:年輕人要成功,坐下來閲讀和思考吧

From : 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SisyWorldNews


文茜的異想世界談<神巴菲特:年輕人要成功,坐下來閲讀和思考吧>



高度推薦天下雜誌本期週刊:刊登一篇文章,標題:「股神巴菲特:年輕人要成功,坐下來閲讀和思考吧!」這是每年二月,巴菲特從八家商學院挑選各二十名學生,參觀波克夏公司,並且和他面對面座談。本文為今年二月的座談會。內容甴天下雜誌翻譯,我為大家摘錄重點包括:

1. 成功是得到你想要的,幸福是享受你得到的。對巴菲特而言,幸福比成功重要。

2. 你們都還年輕,一定可以改掉自己的壞習慣。你應該關心自己表現的好不好,而不是別人認為你表現如何。最重要的一點,你應當時時刻刻努力做個正人君子。這種人生,才能走的長。

3. 網路不會使你更聰明,當別人都在網路上搜尋、爭辯時,你應該坐下來閲讀和思考。我能夠成功,很大一部分是花很多時間思考。除了閱讀,我想不出有什麼更好的方法讓自己更聰明。

4. 關於所得不均:我們應該追求的是「機會的平等」,所得不平等一詞本身有瑕疵:因為我們沒有人相信大鍋飯的共產制度。而在農業時代,除非地主佃農的身分地位差異,智商150和80差異不大。但是到了工業資本主義年代,分工愈來愈差異、分工的高度專業化使所得差異變大——這在未來只會愈來愈嚴重。我贊成富人稅,因為他們繳的稅不到應稅收入的20%,在許多狀況下他們可以遊說到「免稅」。目前我已遊說127位企業家,包括臉書創辦人,死後捐贈一半所得給對慈善充滿熱情的人。







影片從12:51開始分享這篇文章



https://youtu.be/iH9YDylAeSk?t=12m51s




年輕人和股神巴菲特的一場對話 (廣播內容摘要)

Q:如何選才?
Ans:他具備你欣賞的某些特質,感覺和他在一起很舒服。

Q:你對成功的定義為何?
Ans:
成功是得到你想要的,幸福是享受你得到的。對巴菲特而言,幸福比成功重要
關心自己表現好不好而不是全世界其他的人對你的評價,對你的表現感覺如何。
最重要的一點是要時時刻刻當一位正人君子。

Twitter不會使你更聰明
我們花很多時間思考和閱讀
我想不出什麼方法可以讓自己更聰明
這是我和我的查理最常做的事情


我喜歡讀傳記
我常常問是什麼樣讓這些人成功,什麼樣的事讓某些人失敗

企業最終走下沒落的ABC
Arrogance   傲慢 
Bureaucracy 官僚
Complacency 自滿


關於所得不均
應該追求機會的平等
稅制太偏袒富豪,市場機制無法有效解決不平等的問題。
不過,它依舊是目前最好的制度。





年輕人要成功,坐下來閱讀和思考吧



股神巴菲特有個習慣,每年從國內外挑選出幾家商學院,各邀請二十名左右的商科學生,前往波克夏集團(Berkshire Hatha-way)位於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的總部,進行訪問。

一天的行程中,學生們會先到當地幾家巴菲特收購的企業參觀,再前往波克夏總部,
巴菲特會抽出兩小時仔細回答學生的提問,並且在他最喜歡的Piccolo Pete's餐廳,與眾人共進午餐或晚餐,最後合影留念。就像他每年給股東的公開信一樣,這項行程已經成為巴菲特的招牌活動——受邀的商科學生見到股神,全都變成粉絲。

今年二月底,來自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毅偉商學院的學生,與來自美國的其他七校同儕,一起跟巴菲特展開難得的問答對話。以下為重點摘要:


如何選才:找人才是個挑戰。我認識一個傢伙,他的操盤績效足以打敗標普五百指數。
但是,我絕對不會把我的女兒嫁給他!重點在於,你必須感覺跟對方在一起很舒服,就像朋友或家人一樣。也就是說,他們必然具備某些你欣賞的特質,會讓你想跟他們共事。你可以欣賞一個人的才智或作風,但如果要當朋友,你永遠都要評估,他是個怎樣的人。你會想跟第一流的人為伍。他們不會辜負你的期待,永遠全力以赴,好,還要更好。


對成功的定義:有句諺語說,「成功是得到你想要的,幸福則是享受你得到的」。現在對我而言,幸福比成功更重要。過去,我的人生目標一直是財務獨立:經營自己的事業,跟一群我所欣賞的人共事,由我掌控決策過程。二十五歲時,我就累積了足夠的財富,當時我已經有兩個小孩,財產相當於今天的兩百萬美元。從那以後,我賺到的每筆財富都是多出來的。

職業生涯的路上,你永遠都要想著自己的內在得分表(inner score-card)——你對自己的表現和成功做何感想?你應該關心自己表現得好不好,而不是全世界其他人認為你表現得怎樣。最重要的一點,你應當時時刻刻努力做個正人君子如何評估企業:投資之前,先鎖定這個產業的七到八家公司,除了向管理者提出盡職調查方面的問題,還要問每家公司,哪家競爭對手會讓他們願意在未來十年投資對方的股票?同樣的假設,他們會放空哪家對手的股票?這種評估往往能提供重要的產業見解,有時甚至連那些一輩子都在這一行的人,也未必看得出來。投資如此,交友亦然其實,交朋友也是這樣,我會建議大家同樣用這種方法,檢視自己的人際關係。在你的朋友當中,有誰讓你最想效法,又有誰讓你最不想跟他一樣?不妨這麼想:同儕當中,有哪些人會讓你想「入股」擁有他們人生的一○%,又有哪些人會讓你想「放空」?接著再想,是哪些特質吸引你想要仿效對方?然後,努力把這些特質內化成你自己的一部份。至於那些你最不想效法的友人,他們身上最不吸引你的特質,就要盡量避免。你們都還年輕,一定可以改掉
自己的壞習慣。

俗諺不是說過,「習慣這種枷鎖十分輕巧,令你毫無所感,等到你覺得太重的時候,已經難以打破。」閱讀和思考:在波克夏,平常我們沒有會議,也不開委員會。我們能夠成功,很大一部份是因為我們花很多的時間思考。除了坐下來閱讀,我想不出有什麼更好的方法讓自己更聰明事實上,這也是我和查理(波克夏副董事長芒格)最常做的事。


推特不會讓你更聰明
效率市場的學說(編按:認為價格完全反映了所有可以獲得的訊息,
因此股票的任何分析是無效的),對那些相信的人是不利的,
但卻有利於願意從閱讀中找出價值的人。
像我就因為其他人每天忙著講電話,不肯花時間閱讀和思考,反而搶到優勢——
當別人都在推特上閒聊時,我已經讀了幾份上市公司年報,長了知識。
我跟查理都喜歡讀傳記,我們常會問,「是什麼讓這些人成功,讓那些人失敗?」
例如,美國席爾斯百貨(Sears)就印證了,
企業逐步走向沒落的ABC——傲慢(Arrogance)、官僚(Bureaucracy),以及自滿(Complacency)。
當你建立一家成功的組織,你絕對要非常努力地對抗這三大惡習。
應該追求「機會平等」


對所得不均的看法:這個問題將會惡化,
但另方面,「所得不平等」一詞本身也有瑕疵,
因為它意味我們都應該追求所得平等
其實,應該追求的是機會的平等。
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,最底層的一○%或二○%的人將愈來愈跟不上,
因為社會已經高度專業化。
農業時代,智商一五○和智商八十這兩種人的所得差距,不會太大,反正大家都可以務農。
後來進入製造業,開始專業分工,但所得還沒差那麼多。現在,我們的市場結構愈來愈有利於擁有專門技能的人。

另一個造成所得不平等的重要原因,是我們的稅制太偏袒超級富豪,
收入最高的四百位富豪,繳納的稅竟不到應稅收入的二○%。
所以,市場機制無法有效解決不平等的問題。不過,它依舊是目前最好的制度。

投入慈善的動機
我認為,人類面臨的四大生存威脅,英文縮寫叫做CNBC:虛擬、核子、生物和化學。
我很想為化解這些威脅盡點力,卻找不到適合的管道。
早年,為了支持太太的基金會,我曾經設立一個基金,
當時她希望我們把多餘的現金全部捐出,但是我不想損失複利。
舉例來說,我在當年每多捐出一美元,就等於多放棄了一千美元的潛在未來捐獻,
所以我覺得應該繼續善用複利。
後來我覺得,我做慈善很沒有效率,乾脆外包給五個基金會,
包括蓋茲夫婦和我小孩的幾個機構,他們對拯救世界比我更有熱情。
如今,錢財對我來說,再也沒有用處,因為我已經很滿足。
但錢財對世上的其他人卻有著極大用處。
因此,我正在遊說更多富豪加入「贈與誓言」(Giving Pledge)計劃,
讓他們簽字承諾死後捐出一半以上的財產。
目前已有一二七個人加入,包括祖克柏(臉書創辦人)。
他的加入很重要,因為他是許多其他年輕富豪會效法的對象,可以激勵他們也捐錢行善。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